close

如果我在行銷構面寫上TMD…

 

行銷一個驅動市場或顧客的動詞,

若翻著課本第一章作者總是先問甚麼是行銷

而你對於行銷的定義又是…?

當然每個人對於這定義都不同,我也不在這邊討論,

但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每個人對於行銷定義不同,

為什麼翻開第2,3…..直到最後一章所認知的模型都會相同,

我的意思是你看著每一章節的model點頭如搗蒜,這不是很奇怪嗎?

既然都說了你對行銷有自己的見解,或許你壓根兒沒有認同課本對於行銷的定義,

但你卻把內文的4P行銷,行銷研究,行銷計畫,顧客忠誠度….背得滾瓜爛熟,

過去念的4P由於現在以顧客為導向,於是你多念了4C;

過去念的行銷5步驟,因為改版你得背到6步驟;

這多麼奇怪的現象,但我們卻把這當作知識一樣抱著不放

 

無論這些理論怎麼被提出,

至少我從沒聽過有人在台上大聲喊因為我用了4P model造就了我現在的成功;

因為在顧客滿意度下降時,我趕緊用了marketing plan的第2點才止住血;

從來……沒聽過!

 

Uniqlo的品價時尚

誠品書局讓你有書與書間閱讀之感

香奈兒的時尚會永存還會印在你心裡很久很久

LV不用找名人代言,但它依舊獨領風騷

愛馬仕手錶僅有3,6,9,12讓你覺得需要精確時間是一件無謂的事

你能不能感受到上述的產品或服務想傳遞(其實就是行銷)給你的?

我想應該是可以的!

看到這你可以發現,他們所謂的行銷不是說了甚麼浮誇的話或用了甚麼model

一切都是觀察而來的,這些產品(或應該說這些人)觀察到了消費者的感受。

這樣講好了,你會因為uniqlo用了4P行銷而光顧,還是誠品標榜了彼得杜拉克的哪個定義做行銷讓你覺得非進誠品書局看看不可?

我想應該都沒有….對於消費者而言一切都是感受

 

這邊不是批評模型不好,而是唸完後能不能也提出一套你的見解,

畢竟模型大多具有領域依賴性(指的是理解力很難從一個領域跨越至另一個領域)

就算是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model,所在的背景也已經與你大不相同了。

 

至於你說為什麼有這些模型,這都得歸功於某些熱心人士或學者,

當有成功案例出現時,為了挖掘其中成功的奧秘,於是條列出構面,

將成功案例的結果或主要活動填入這些構面,

好讓還沒觀察到市場現象的你能夠有所參考,

請記得,這都僅限於你還沒發覺到有自己的行銷model

 

舉例來說,我是資管的但傳統的4P行銷我也不喜歡,

因為我總覺得目前的科技產品在行銷上要具有TMD:

 

Touch:感動,蕭敬騰跟張雨生透過數位化技術穿越時空對唱,這一幕感動的畫面這不就是科技所實現的;

或是可以想想鋼鐵擂台最後一幕一個在上面挨打的機器人帶給你多少感動,

當然這些都結合了我下面要講的M(mixed)...

 

Mixed:融合,科技產品不在只是單純的device,它融合了人文,藝術的氣息在裡面,

看看iPhone說它是一件藝術品也不為過對吧!

 

Delightful:喜悅,去想當你用著手上的smart phone開啟app很愉悅,

還是當你晚上開始上ERP學程打開那些報表系統會感到開心?科技產品該給人喜悅的,

因為它正幫助你解決甚麼問題而不應該是成為使用上的負擔。

 

行銷濃縮到最精簡其實就是為了引起共鳴

課本教的,老師說的,是教你引起共鳴的方向

至於手段該是你自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